今年5月以来,在全国十余家媒体上陆续刊登了清华山维公司的一则广告:“SW(三维)环保高能合成液化气,高等学府博深的科技实力,成熟的实用专利技术,能源史上的革命。原料易购,价格便宜,城乡居民从此告别烧柴烧煤烟熏火燎的历史。联系人:朱老师、王老师。”
广告刊出的短短几个月内,数百名各地客户纷纷来到这家位于清华大学校内的公司寻求这项专利。按照公司报出的价格,这项技术转让费共9000元。在许多慕名而来的客户看来,尽管这价格比市场行情贵了点,但公司头上的那块清华大学的招牌不得不让人信服。
就在清华山维公司门庭若市、生意兴隆几个月后的10月15日,清华园消协和中关村工商所接到了一位浙江客户的投诉信。投诉信中反映,浙江客户在清华山维公司购买这项技术时该公司负责人称,该公司为清华大学校办企业,公司保证他们在市场上买到的原料价格是每吨1500元,但购买了该项技术后发现,原料不但很不好买,而且价格每吨还高了300多元。再与山维公司联系,可公司却百般推托,不管此事。
10月28日,记者随中关村工商所和清华园消协的执法人员来到位于清华大学照澜院内的清华山维公司。在工商人员的要求下,公司负责人柴某出示了“营业执照”、“专利证书”和“使用许可证”,但工商人员发现,其中“营业证书”为伪造的彩色复印件,“专利证书”也与其所售专利无关,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其“使用许可证”下的签发机构竟是该公司自己。经工商人员当场向清华大学核实,清华校办企业中根本没有这家企业,同时清华大学化学系的两位教授也认为,其“专利技术”算不上什么化学反应,“专利产品”就更无从谈起。
据有关部门介绍,类似拉“大学”大旗作虎皮的公司并不止这一家,这往往使大学在莫名其妙时就糊里糊涂地成了纠纷的被告。目前这一现象已引起了工商部门的高度重视,不久前,海淀工商分局的“工商顾问进高校”制度出台,工商顾问除为校办企业提供法规咨询外,还为各院校清除冒牌公司。为此有关部门称,今后凡含有高校校名的企业,注册登记时必须出具校方和校产办联合开具的证明;过去已注册的企业名称中含有高校校名的,在下一年度年审时必须出具该校及校产办的证明;将对现有挂高校名称的企业进行彻底摸底调查,并责令不具备使用校名资格的企业限期变更名称。